联系我们:400-0088-905
包整首页
业内
腾冲手工造纸:九大工序三十多道小工序造就
2017-08-04
浏览(535)
作者:澎湃新闻 问政

民国《腾冲县志稿》载:“三练各地多产之,其皮为造纸原料,韧性极佳,纤维尤细,分大小两种,大者为落叶豆乔木,斫时留下树四五尺,使其丛发嫩枝。小者为常绿,丛生灌木,斫时须擦土,两者均旋伐旋生,久收其利。”

说起腾冲纸,不得不提建造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下新庄村边田野中的腾冲纸博物馆,这座建筑为了向来访者展示这项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及其相关的文化产品,还设置了茶室等息息相关的区域。这座博物馆由几个小体量组成,如同一个微缩的村庄;而整个村庄连同博物馆又并非孤立的,而是形成一个更大的、鲜活的博物馆——每一户人家都可以向来访者展示造纸的工艺。就连建筑物本身也遵循腾冲纸的一吸一呼,采用当地的杉木,竹子、手工纸等低能耗、可降解的自然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不仅适应当地气候,还充分利用腾冲当地的材料与技艺,由当地工匠完成建造的执着无一不与腾冲纸的精神同承一脉,将博物馆与腾冲纸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虽说手工纸在历史的大潮中起起落落,却在腾冲偏远的界头村按照古老的方式代代延续。据当地龙姓家谱记载,界头新庄村的手工抄纸匠人的祖先从湖南迁入,据此推断龙姓先祖将造纸工艺带到新庄村,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纤维原料,就地取材,世代手口相传,沿袭至今。滇西南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使得新庄风调雨顺,无温饱之忧,村民空闲时间较多,因为手工造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而在当地带动了一股抄纸风潮。

100000.jpg


而新庄村手工造纸具体始于何时,没有准确的时间记载。民国《腾冲县志稿》:“清初江西人到腾制造白纸,小西人(指小西观音塘人)学得此艺,凤鸣因产构皮,亦多习此。”这里提到的凤鸣,就是现在新庄村的龙上寨、龙中寨一带。另一种有待考证的说法是,龙姓始祖明代从湖南来滇戍边时就已带来造纸术,以便军政官员处理公务时使用。

腾冲手工造纸一共有九大工序,三十多道小工序,因而制造的纸张白净细腻、质地古朴、柔韧性强,纸质优良。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兴盛,腾冲逐渐成为滇西南文化的中心。抗战期间,大批内地习用宣纸的书画名家避祸西南,使用腾冲手工纸进行创作,并给予这种纸张高度评价。说到这,小鼎和大家分享个有趣的小插曲:1941年底,徐悲鸿大师从东南亚取道腾冲归国之时,曾特意买了三卷腾宣,并对一位画者称赞说:腾宣不仅有头宣(宣城纸)种种长处,而且还有一个头宣所没有的好处:作画后别人无法偷揭。

过去,新庄村的造纸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一般以户为单位进行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改革开放后,传承方式更为自由,抄纸技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龙姓女子嫁到本村外姓,也会将技艺带过去。

目前,新庄村的造纸人家有276户,寨子里各家造纸的基本工艺基本一致,不排斥传播与交流。在基本工艺之外,每户人家又都有自己的诀窍和心得,当地人称之为“方子”。“方子”好的人造出来的纸质量好,赢得口碑,销量也大。有意思的是,“方子”虽然不排除关系好或者血缘近的人家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但对于村外人则是保密的。

现在,很多艺术家就腾冲纸进行合作。在设计上,通过与设计师、和大学的合作,开始在设计方面取得突破,制作出带有曼妙触感的灯盏,笔记本;甚至创造出一种新的纸——紫茎泽兰纸。此外,腾冲纸还以旅游纪念品、书画用品、定制纸、工艺纸等多种形式呈现给社会大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作者:包整包装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整包装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整包装网,http://news.bjbzbz.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邮件至news-center@bjbzbz.com。管理员将于7个工作日内处理该新闻。